光伏扶贫是我国产业扶贫的一种新探索、新方式,其特点为资源普及、运维简便、收益稳定,现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。
光伏扶贫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能源扶贫政策,往往是在别的扶贫措施解决不好、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实施,是个多级保障。我国很多贫困地区均处于山区,资源匮乏,一般的扶贫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但这些贫困地区,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,并且有大片的闲置空地荒地,非常适宜建设光伏电站。依托光伏扶贫,很多贫困农户全年都有了稳定收入,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,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,也让当地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攻坚大路。同时很多地区也在考虑山地和农业互补,在光伏板下面养殖土鸡。通过这样的措施有力帮助当地农民脱贫增收。
截止到2019年底,我国光伏扶贫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,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规模2636万千瓦,惠及415万户,大概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180亿元。在光伏扶贫电站里面,村级电站是主体,约有8.3万座,覆盖了9.23万个村,其中有5.98万个村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。
在扎实推进建设任务的同时,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。国家各相关部门及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来支持光伏扶贫工作,概括起来是“四优两不”。“四优”就是优先下达建设规模和计划,优先调度保证全额消纳,优先列入财政补贴目录,优先发放财政补助资金。“两不”就是在近年光伏电站造价不断降低的情况下,对光伏扶贫电站的电价实行不竞价、不退坡,有效保证了光伏扶贫的收益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三个方面值得关注
一是如何管好这些光伏电站,特别是对于分散建设的户级电站。需要建立长期运营维护机制、专业化队伍和明确的激励机制。
二是如何把巨额资金分配好。一方面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分配,另一方面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分配。关于“十四五”期间光伏的收益分配问题,期待有关政策细节的出台。
三是如何把光伏扶贫收益与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,让老百姓有动力参与乡村治理过程当中。